第八章:共用品的经济分析

共用品的分析,经济学者历来认为是难题,有悠久的历史了。 四十年前,几位师友说我是打通这难题的最佳人选,但谈何容易哉?二零一零年四月十五日凌晨四时,某些事使我睡不着,走到书桌前坐下,把多年想到的关于共用品的要点写下来,随意补加一些,竟然发觉得到的是一个完整的分析。 澄清传统分析之外,我加进了十一个要点,有趣的。 中谚有云:踏破铁鞋无觅处,得来全不费功夫。

第一节:共用品的性质

我们在第七章第二节提及︰物品分两类,私用品( private goods) 与共用品( public goods)。 Public Goods一词是萨缪尔森发明的;他起错了名,误导了后人,使中译成为「公共财」,大错特错。

先以苹果为例吧。 苹果是「私用」品。 如果苹果之价是每个一元,我的需求量是二,你的需求量是三,那么一元之价,你和我加起来的需求量是五。 市场的需求曲线是每价加量,那是向右横加。 这是私用品的市场需求。

如果物品是一个电视节目,你在家中看,我也在家中看同一节目,你看你的,我看我的,互不干扰,那么该电视节目就是共用品了。 「共用」是指多人可以共享而不干扰他人的享用。 私用品的性质是独用(exclusive use),共用品的性质是同用(concurrent use)。 共用品不多也不少。 除电视节目外,我们还可举一个思想、一项发明、莫札特的音乐(不是指唱片,而是指音乐的本身)、我写《经济解释》的内容(不是指书,而是书中的内容),等等。

某经济学者十多年前在香港报章上做文章,举「公厕」为public goods之例。 错了。 公厕是政府建造的,不可以共用收费,说是为「公众」所用,没有错。 但「公厕」不可以共用,所以是私用品。 海滩可以「公用」,但不可以「共用」──我躺卧晒太阳,不会让你躺在我上面。 私用品可以为公有,共用品可以为私有,不要搞错。

共用品的市场需求曲线,是以每个需求者的个人需求曲线向上加起来的:每量加需求者的边际用值。 这引起一个有趣的问题:一个电视节目我愿意出二元看,你愿意出三元,是我们各自的边际用值,加起来是五元。 若电视台(有线的电视)收费二元,总收费是四元;若收费三元,你看我不看,总收费只得三元。 若要达到总边际用值收费来鼓励节目的生产,电视台要用价格分歧的办法:收我二元,收你三元。 但价格分歧的费用奇高:电视台不容易知道你和我的边际用值。 价格不分歧,电视节目的生产就要打个折扣。 那是说,以共用品而言,除非每个需求者天生一样,否则同价不可以达到帕累托情况。 但这是旧一套的帕累托情况。 新的加上交易费用,看法变了,这也是后话。 (无线的电视可间接收费。 我们看电视广告的时间所值,就是费用。)

上述的分析有三个要点。 一、因为我用时你也可以用,而收费要把不付费者隔离,共用品有收费的困难。 吃苹果是我吃你不能吃,隔离不设而自存,收费当然较易。 二、交易或收费的费用够低,共用品的产出及销售量会出现价格分歧。 三、同一共用品,享用者之间的边际用值不同。

第二节:大师之见有问号

共用品的争议,起于密尔(JS Mill)一八四八年提出的灯塔例子,其后参与的名家有瑟域克(H. Sidgwick, 1883)、兰度尔(ER Lindahl, 1919)、庇古(AC Pigou, 1938)、萨缪尔森(PA Samuelson, 1953)等人。 密尔的例子,是对海上船只大有好处的灯塔有收费的困难,因为在黑夜中,船只以灯塔的指引而避开礁石之后,逃之夭夭。 他于是认为私人建造灯塔无利可图,需要政府协助强行收费。 跟的瑟域克与庇古之见,是灯塔应由政府建造,免费供船只使用。

兰度尔没有分析灯塔,但他以公安服务的例子,首先提出共用品的概念,说个人的需求曲线是要向上加的。 其实公安不是一个好的共用品例子,但「向上加」提了出来就成了名。 说公安服务不是共用品的好例子,可见于二战后不久的香港。 当时政府提供的保安服务不足,我父亲的商店与邻近的好些商店合资聘请了护卫服务,也是公安。 然而,有些商店不付费,抢劫行为出现时护卫员对不付费的不护。 同样,一九四七年的广州,富有人家一般补贴当时政府提供的保安人员,效果是穷人家没有保护。 公安服务于是成为了富人的私用品。

这争议的主要人物,还是萨缪尔森。 这个二十世纪的理论天才同意密尔的观点,认为灯塔私营不容易收取费用。 但森氏补加了一个重点:就算灯塔容易收费,也是不应该收费的。 这一下奇兵突出,把经济学界搞得团团转。 森氏的论点,是灯塔建成之后,多服务一条船的费用是零──边际费用是零。 在这样的情况下,收费会妨碍一些船只选用灯塔,改道而行。 既然边际费用是零,这「改道」对社会有害无益,不收费才是上策。 森氏后来拿得诺贝尔奖,这论点的文章是被提及到的。

共用品是指多人可共享同一物品,那么多供应一个人,其边际费用当然是零了。 边际费用是零就不应该收费,近于零的也不应该收费吧。 跟着的分析是,若收费低于平均成本或费用,私营一定亏本(这是对的),而若收费高于平均成本,那么收费可能是在边际成本之上(要是平均成本因为需求量增加而下降,这也是对的)。 收费高于边际成本,对社会有害无益,不收费或由政府资助而又管制价格,才是上策。 这是老生常谈了。

这里的要点是︰牵涉到收费问题,共用品有互相矛盾的两种看法。 其一是要采用价格分歧,收到尽,才可以达到帕累托条件。 其二是多供应一个享用者的边际费用或成本是零,应该一律不收费。 是有趣的价格观,不可以解释市场现象,但可以解释某些政客及经济学者的行为。

依照萨缪尔森的观点,香港的海底隧道,若没有挤塞,是不应该收费的──多服务一辆车的边际费用近于零。 但若不收费,谁来建造?答案当然是应该由政府建造了。 你同意不同意?电灯、煤气、电话等,需求量增加平均成本下降的行业,都要由政府主理,或起码由政府管制收费。 这些也是老生常谈。 经济学者的胡说八道,遇上权力欲强的政府,如鱼得水,那所谓公共行业(public utilities)今天大都受到政府的管制。 这里的要点是︰产量上升而平均成本不断下降的行业,某方面一定有共用品的性质。

要澄清一个错得肤浅的关于共用品的论点︰萨缪尔森说多服务一个顾客边际费用是零,不应该收费,应由政府提供服务。 单举钢琴家的例子就够了。

一个钢琴家在音乐厅演奏,是通过经理人收费的。 这收费是演奏家的收入,是他天天勤修苦练的主要原因。 他演奏的音乐是共用品。 政府应否推出法例,钢琴家应该由政府出钱炮制呢?

没有疑问,共用品可以私营产出。 也没有疑问,凡有或部分有共用品性质的产品或服务,每个顾客的边际用值都不一定相等。 然而,人与人之间的边际用值不等可不是共用品独有。 大家吃苹果,你喜欢吃到核心去,我只吃几口就抛掉——你和我之间的对苹果的边际用值不同。 政府应该加以干预吗?

回头说萨缪尔森,他大名鼎鼎的《经济学》课本当年畅销天下,让他发了达。 一本一本的课本是私用品,在书中森氏的思想却是共用的。 他把自己产出的共用品思想与私用品的书本连销——是一种捆绑销售——而发了达,再反对共用品由私人产出而拿得诺贝尔奖。 此诚天才也(一笑)。

这里的要点是︰把共用品捆绑着私用品一起销售,是隔离不付费的人不能享用的一个好方法,可以减低交易费用。

第三节︰横看成岭侧成峰

以共同享用、互不干扰这原则来界定共用品,市场的需求曲线是不同的个人需求曲线向上直加而成,即是每量加每个需求者的边际用值。 然而,好些时,共用品是大家可以一起享用,但有挤迫,只要共用品不变,不会因为挤迫而变成私用品。 挤迫会导致个别享用者的需求曲线上、下移动,不会左、右移动。 这是说,有时因为挤迫而互相干扰,导致个人的边际用值下降;有时挤迫增加了可取的热闹,导致个人的边际用值上升。 不管是哪一种,产出共用品的人要考虑的是市场需求,而出售收钱一般比私用品困难,因为要把不付钱的隔离——例如要卖门票才可以进场看演奏。

记着,不管怎样挤迫,凡是享用人数增加而物品的量不增加,属共用品,市场的需求曲线是个别享用者的需求边际用值直加而成。 有些学者以为看到皇帝的新衣,把个别享用者的需求曲线向右方斜上而加,以之处理共用品的挤迫情况。 这是笑话,因为量没有变,向右上斜加是发神经。 凡是享用者增加导致量增加,属私有品,市场的需求曲线是以个别需求曲线向右横加,即每价加个别的需求量。 共用品直加,私用品横加,是清楚的处理。

让我们回到钢琴家的例子去,说得复杂一点吧。 钢琴家演奏本身可以看为一件物品,听众或多或少皆享用同一物品量,是共用品,而门票的安排是要杜绝或隔离那些不付费的人。 从出售这个共用品看,市场(一个演奏厅)的需求曲线是个别曲线向上直加。 票价的厘定,如果所有座位的质量相等,是售票老板认为可以获得最高的总收入。 在这安排下,每个顾客付同价,他们的边际用值不一定相同,而演奏厅不一定坐满。 如果交易费用够低,售票老板采用价格分歧,不同顾客付不同的票价,总收入会增加,而只要需求者够多,演奏厅一定坐满。 不同顾客的边际用值不会相等。 这是共用品与私用品的一处区别,帕累托条件要有不同的阐释——我说过了。 要达到不同顾客的边际用值相等,质量相同的座位的票价要相同,而又要有多场同样的演奏,不同的顾客选择享用不同的场数。 另一方面,如果座位的质量不同,售价老板的不同票价处理不算是价格分歧。

再提升复杂层面。 一场钢琴演奏的需求可以看为市场需求,但场内的座位可不是共用品︰我坐住听,除非你是美女不能坐在我膝上。 从座位角度看,只一场演奏,座位的需求也是市场需求,但其需求曲线是个别需求向右横加的,即每价加座位量。 质量相同的座位同价,要达到个别顾客的边际用值相等,除非个别碰巧相等,否则不同的顾客要选择数量不同的座位票︰有些买三个座位一个人坐在中间。 有点怪吗?那当然,但不同的质量的座位票价不同,一人一票一座会拉近不同顾客的边际用值。

这里的要点是︰享受钢琴演奏,从一个角度看是共用品,从另一个角角看是私用品,市场需求曲线前者是个别需求曲线向上直加,后者是个别需求向右横加。 解释行为选用哪种加法,要看是哪种行为或现象才决定。

如下是一个有名的例子。 一列火车近于全满,只有一个空位。 多容纳一个乘客的边际成本近于零。 车票要预售,难以价格分歧,近于零的票价火车要大亏蚀。 不亏蚀的票价要远超近于零的边际成本,违反了传统的帕累托条件。 好些大师于是认为︰政府如果不管制火车票价,这行业要由政府营运。 据说这是今天的所谓公共行业(水、电、煤气等)受到政府大事干预的原因。 是原因吗?还是借口?

同学们要注意,从一场演奏的需求转到演奏庞内个别座位的需求,或从一列火车的需求转到个别座位的需求,我们是从共用品转到私用品那边去,市场的需求曲线是从向上直加转到向右横加。 有趣的是,从共用品转到私用品后,我们看到对个别需求者的边际供应成本下降得很快——火车的例子是边际成本近于零。 边际成本不断下降是自然垄断(natural monopoly)的热门话题,是后话,这里我只借着讨论共用品的概念,澄清一些骗人的玩意。

说到共用品,我要再一次提醒同学在本卷第五章写《需求定律》时说过的话︰「何谓价?何谓量?需求曲线是指哪价?哪量?量是有质的还是委托的?这些问题不能避免。」从共用品与私用品的讨论中同学们知道,同一物品或服务的享用,这样看是共用品,那样看是私用品︰二者量不同,价不同,处理方法也不同。 为什么市场会同那价、那量?需求定律应该是指哪价、哪量?弄清楚这些问题对解释行为重要。

让我再加一点变化吧。 严格地说,差不多所有物品都具有共用品与私用品的性质。 例如欣赏钻石是共用,戴钻石是私用。 这样看,钻石的成交也是一种捆绑销售。 市场一般偏于以私用特质的量度作价及量,因为比较容易隔离不付价的享用者,不像钢琴演奏那样,要用验票员把守在门口。 这是说,钻石以卡量作价,欣赏的共用所值是在该价之内。 也有好些情况,因为共用品的性质存在,有价值的物品或服务难以量度,或无从隔离不付费的享用者,市场交易就谈不上。 同样,一个苹果可以吃(私用),可以看(共用)。 这两个协力收费的法门,私用品的需求定律可以不言自明地包含着共用品的利或害,但这些共用的质与量要假设不变。

考考同学吧。 一个貌美如花的女人在街上走,打扮得像仙女下凡,众人看着,开心过瘾,是共用品的享受了。 为什么收不到钱这个美人还要花巨资及时间来打扮呢?这里的要点是︰一个打扮得像鬼火似的女人,目的是把共用品捆绑着自己,从而提升身价,跟钻石因为光泽高而升值的道理是一样的。

再加上一个要点吧︰传统的市场需求曲线,一般是个别需求曲线向右横加。 这是私用品的处理,可不是因为共用品的性质少有,而是因为有〝隔离〞费用,市场喜欢以私用品的量作价。 换言之,经济学者做对了也不知何解也!

卷一《科学说需求》要收笔了。 同学们读到这里还感到是跟着老人家走的话,在经济解释这玩意上是渐入佳境了。 卷二《供应的行为》不会频频提到需求定律,但会频频用上了。 是转向「成本」、「租值」等重要概念的时候了。 我要带同学们走进一个新的天地去。